中超第12轮,浙江队在外地以2比4的成绩,败给山东泰山。不过这场比赛的重点人物,不是赢的那方,而是只有18岁的少年王钰栋。他在比赛里,表现得很突出,尽管队伍输了,但是他的表现,还是值得夸赞的,展现出跟年龄不相称的沉稳和能力。
梅开二度的表现,让他在本赛季中超的进球数达到了8粒,与津门虎的外援“基莱斯”以及国安的外援“法比奥”,一同并列在了射手榜的榜首。
更令人惊叹的是,他在目前射手榜的前十当中,唯一的本土球员,其余席位,全部都被外援所占据。
这一现象背后,既让人看到了中国足球的希望,也折射出了联赛长期以来的顽疾。
外援依赖症下的“异类”
这些年当中,中超联赛,差不多完全成了外援的“独角戏”。
在射手榜上面,一直都被那些价钱很贵的外援牢牢地占据着,本土前锋的生存空间也就这么被大大地挤压了。
从一开始的埃尔克森、扎哈维接着到现在的克雷桑、奥斯卡,外援不但成了球队进攻的关键人物,还直接把联赛的竞争格局给左右了。
而王钰栋突然冒出来,就像一道光芒,穿过了这片“由外援组成的丛林”,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希望。
青训硕果还是昙花一现?
王钰栋成长的速度十分迅速,这其实并不是毫无缘由的。
他是在浙江绿城的青训体系中,一步步发展起来的。
这家俱乐部,因为十分擅长于,对于年轻球员去进行挖掘以及培养,故而获得了广泛的赞誉。
之前还曾涌现出张玉宁、严鼎皓这样的国家队成员。
这些年浙江队始终坚持着“青春风暴”这一理念,勇于为年轻队员,给其给予一个能够展示自我的平台。在赛场上,他们积极地培养年轻力量,让年轻队员们有机会去展现自己的才华,为球队的未来发展筑牢根基。
而王钰栋,恰好就是这一战略下的获益者之一。
不过从中国足球的整个发展历程这一方面来讲,像那种“伤仲永”般的情况,并不是很罕见的。这种情况,在以往的发展进程当中,常常会出现。它把一些问题给展露出来了,需要我们认真地对待并且去解决。
像黄紫昌、陶强龙这些人,以前都是很有希望的明星,有的因为受伤受困,有的因为成长的道路走偏了,最后没能把自己的潜力全部发挥出来。
王钰栋能不能避免走同样的老路呢?
一方面他得一直有稳定的上场机会,并且还得有一个既合理又科学的发展计划;另一方面,中超联赛对年轻球员的包容程度非常低,一旦状态有变化,就特别容易被外援替换掉,接下来就得无奈地坐在替补席上。
中超需要更多“王钰栋”
王钰栋快速地成长,正好验证了一个简单,但常常被忽视的道理:青年球员,需要有展示自我的平台。
在过去的十年里,中超俱乐部,为了在短时间内取得好成绩,不惜花大价钱,引进很多外援,这种现象直接导致本土前锋,慢慢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。
随着武磊去海外联赛踢球,国家队的锋线阵容,竟然到了没人可以用的尴尬地步。
王钰栋的突出表现,也许能让整个联赛重新思考:是不是应该利用相关政策,对外援前锋的签约数量进行限制,或者明确规定年轻球员必须得到足够的上场机会呢?
除此之外,他的成功,也为其他俱乐部提供了青训样本:与其砸钱买过气外援,不如深耕梯队建设。浙江队本赛季排名中游,但是王钰栋、刘浩帆等新人的成长,显然比短期成绩更具长远价值。
希望之星,但前路漫漫
王钰栋的现身,让球迷体会到了中国足球很久都没看到的希望。不过单单一颗新星的兴起,明显没法改变当下的状况。要是想完全冲破外援的主导态势,就得让联赛政策、俱乐部的观念以及青训体系一起发力。王钰栋的未来,不但关乎他个人的成长,还会检验中国足球能否摆脱“急着取得成效”的困境。
